此书晋省抄本甚伙,然多秘而不传,间有减去药味,错乱分量者,彼此参证,多不相符。在下者,可先须补接后下瘀血。
一服之后,疮口内有黑血出者,或遍身汗出,皆药之功效。补任督而不补腰脐,则任督无助,而带脉何以升举?
一方治血痢神妙。去血过多而大便燥结,肉苁蓉加于生化,非润肠承气之能通。
苟肺衰则气馁,气馁则不能运气于皮肤矣;脾虚则血少,血少则不能运血于肢体矣。万不可用手探取,以致子母俱危,歌括∶脚手先下难产生,原因气血两不盈。
今用黄连、石膏、栀子、知母一派寒凉之品,入于大黄之中,则迅速扫除。一方眩晕嘈杂是火动其痰,又谓之心嘈。
气血既亏,母身必弱,子在胞中,亦必弱;胎弱无力,欲转头向下而不能,此胎之所以有脚手先下者也。疝脱肛,多是气虚下陷,补中益气之方,口噤拳挛,乃因血燥类风,加参生化之剂。